十一長假期間,小米被卷入了一場熱水器質量風波。正毀
從“為發燒而生”的貼牌im電競官方網站入口手機,到萬物互聯時代的正毀智能家居,小米(01810.HK)無疑是貼牌一家能夠抓住時代潮流機會的企業。
2012年,正毀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貼牌即IoT)概念苗頭初現。正毀高通、貼牌聯發科等芯片巨頭陸續發布了物聯網專用的正毀低價Wi-Fi芯片,大幅降低了技術的貼牌門檻,讓萬物互聯來到大爆發的正毀前夜。
2014年,貼牌能夠通過手機遠程控制的正毀“小K智能插座”席卷眾籌平臺,被視為國內第一款物聯網爆款產品。貼牌同年,小米推出“小米插座”,雖然彼時還沒有“米家”生態概念,但這一標志性事件被普遍認為是小米進軍物聯網的起點。
隨后的幾年,小米繼續在物聯網的浪潮尖端起舞。2016年,“米家”生態概念正式出世,從路由器、插線板、剃須刀、牙刷、攝像頭,到“大件”洗烘機、電視、冰箱,im電競官方網站入口時至今日,米家生態已經發展出很大的規模體量。
但是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米家”卻正在陷入一場風暴。
一臺熱水器引發的風暴
“以前我家里大大小小的電器,就連電池我都會買小米的,直到今年4月買了這個小米的熱水器……在外面接近0度的天氣里,我們家只要一把熱水器打到最熱,它就會自動熄火……”
名為“新疆大表姐”視頻博主在社交媒體上吐槽米家熱水器質量問題頻發,引發了評論區對小米和米家產品質量差、售后差的共鳴。有人稱“小米的大家電真不能買”,也有人“因愛生恨”地表示,幾乎所有小米的“黑粉”都是曾經的“米粉”。
電器出現問題進行售后,其實本來無可厚非。引發輿論進一步發酵的,是這款米家產品“踢皮球”式的售后服務和對消費者“一封了之”的處理方法。
據該消費者透露,在經歷了被客服指導換電池、找天然氣公司測試壓力、更換天然氣管線后,上述無法正常使用的故障依然存在。為了讓家人不再用冷水洗臉,這名消費者只能選擇“認栽”、轉而選購了其他品牌的電熱水器。
令大眾氣憤的還在后頭。先是有網友發現,上述維權視頻無法被推送上熱門,理由是“當前內容暫不適合加熱”。后來該視頻博主反映維權視頻被惡意舉報下架。
“正常維權變侵權,你敢惡意舉報下架,我就敢重新發”——原視頻博主不屈不撓,繼續將投訴視頻發在網上。這樣的堅持也獲得了評論區一致的支持。
截至發稿,BT財經尚未在公開渠道發現小米或米家回應此 事。
小米和米家系列產品質量差的問題,或已經由來已久。在知乎平臺上,有自稱為“骨灰米粉”的消費者反映,裝修時家電“一次買齊了小米”,但接踵而來的是“反復被炸”:洗衣機壞了2次、空調壞了1次、掃地機器人壞了2次、洗碗機壞了2次、攝像頭壞了1次、小愛壞了1次、凈水器的純水發臭卻無法修理……
2022年,小米電視還曾經三天兩次被曝出屏幕脫落問題,沖上微博熱搜。據《中國新聞網》等媒體公開報道,當時小米兩次對外回應,話術細節從最開始回應的“個案”、“小概率事件”,到后期確認“兩批次產品極少數設備可能會出現屏幕開膠問題”。最終,小米稱將對出現問題批次的產品提供免費上門檢修解決方案,并延長質保兩年。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米家產品售后問題的抱怨還有更多,例如反映冰箱異響和發熱嚴重、售后一周沒有進展,以及小米空調外機不到3個月就壞了、小米售后和商家互相踢皮球??粗鴿M滿的售后單,被割韭菜的感覺令消費者鬧心。問題出在哪里?
“貼牌貨”還是硬實力?
曾經和雷軍立下“10億賭局”的董明珠,曾經稱小米的家電基本是貼牌生產。
據《北京商報》報道,董明珠曾在一檔央視節目中,表示格力電器是重資產,而雷軍是輕資產模式,二者的比較并不在一個平面上。她分析認為,雷軍和小米基本上是“叫別人給他貼牌做”,如果小米像格力這樣的企業自建工廠,是比不過的。
但小米的“貼牌”并非簡單的代工和品牌授權。例如天眼查數據顯示,米家生態中白電的重要生產商——寧波吉德電器有限公司,其股東包括小米旗下的投資平臺“天津金米投資合伙企業”。
小米的“深度參與+貼牌”模式,在網絡上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在知乎平臺上,有博主分析指出,小米的家電“不僅僅是貼牌的,其中一些產品小米是要參與全程研發生產”。也有觀點認為,“貼牌貨”不能和“質量差”劃等號,無論是貼牌還是自產,關鍵是把好的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
財務報表上,順應物聯網風潮而起的米家生態,也為小米的業績做出著實實在在的貢獻。
小米的收入劃分為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其他共四大塊,2023年上半年,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收入貢獻從去年同期的28.3%上升到33%,是刨除“其他”外的三大業務板塊中,唯一占比提升的業務。
小米特別在財報中提到,環比來看,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收入從2023年第一季度的168億元大幅增加了32.2%至223億元,這主要是因為智能大家電及若干生活消費產品收入的增加。
尤其是智能大家電中,空調的出貨量大幅增加,成為重要的業績增長引擎。因此網上有聲音感慨:二季度的高溫天氣,間接給小米的業績幫了個大忙。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網上對米家產品質量的投訴和抱怨聲不絕于耳,但小米這一塊業務的毛利率卻在提升。
2023年中報顯示,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分毛利率從2022年第二季度的14.3%增加至2023年第二季度的17.6%,小米公司財報分析指出,這主要是因為若干生活消費產品的毛利率提高,以及平板電腦等毛利率較高的產品增長強勁所致。
堅挺的中報業績可持續嗎?
整體來看,小米的2023年中期業績相當堅挺。
在全球消費電子市場表現低迷之際,市場本對小米在內的廠商業績放低了期待。但最新的中報中,小米超15項經營指標創下該公司的歷史新高。
這份8月29日晚間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團總收入達到674億元,環比增長13%;經調整凈利潤同比大增147%至51億元,是2021年四季度以來的最高單季盈利。上半年整體來看,小米的經調利潤已經錄得84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然而小米的股價“波瀾不驚”,在這份亮眼財報發布后的交易日上漲0.65%,隨后震蕩微跌。截至9月末,公司股價錄得12.34港元,較2021年時的最高點縮水約65%。
公司最大的業務板塊“智能手機”,跌勢仍沒有止住。數據顯示,2023年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366億元,和2022年同期的423億元相比下滑了13.4%,占小米當季整體總收入的比重降至54.3%。
雖然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整體表現低迷,但小米手機業務的下滑幅度,差于行業的整體水平。據Canalys數據,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只能手機出貨量整體下滑10.1%;與之相比,小米財報中透露公司手機當季出貨量同比下滑15.8%,至3290萬臺。
截至目前,全球手機出貨量已經連續六個季度同比下滑。行業寒冬什么時候才能觸底?小米手機業務何時迎來轉機?目前來看,下行周期還沒有見底跡象。
但也有市場觀點指出樂觀信號:二季度小米手機業務收入雖然仍然下滑,但同比降幅已經比一季度收窄了接近一半,這樣的改善幅度也好于行業整體水平。
小米手機的高端化進程備受投資者關注,數據上顯示出一波三折的特點——2023年二季度,小米手機的平均銷售單價(ASP)同比增長2.8%,至1112元;財報亦提及,報告期內小米手機在中國大陸的ASP同比增長超過24%。不過從環比來看,1112元的ASP數據,相比一季度而言1152元有所下滑,更不及2022年一季度的1189元。
前文提到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板塊目前已經成為僅次于智能手機的第二大業務。雖然小米在智能家居業務板塊站穩了腳跟,但也面臨競爭者越來越多的困局。
在國內市場,華為是不容小覷的競爭對手。尤其是近期,華為不僅發布了全新手機引發市場強烈關注,更發布了手表、平板、耳機、全屋智能等在內的諸多產品,加上鴻蒙生態已經起勢,網上“鴻蒙vs米家”的測評越來越多。另一強有力的競爭者OPPO也從電視入手,近些年著手布局智能家居產品且進展迅速。
更為棘手的是,智能家居品類眾多,其中不乏技術門檻低的產品。一旦以價換量的價格戰打響,小米勢必面臨如何應戰的抉擇。
小米另一大重要板塊是“互聯網業務”,占整體營收的約一成、且錄得環比增長。據公司財報分析,這得益于小米生態規模的持續擴大。
截至2023年中,小米MIUI的全球用戶數累計達到6.06億,同比增長10.8%。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的小米AIoT平臺已連接IoT設備6.55億臺,同比增長24.2%。
據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分析,互聯網業務的收入和智能終端的銷量及結構密切相關,MAU(月活數量)上漲將勢必帶動互聯網收入上漲。
廣告、游戲收入也在互聯網業務板塊中。財報數據顯示,二季度小米廣告收入錄得51億元,同比增長13%;當季游戲業務收入為10億元,同比增長7%,保持了連續八季度增長。
小米集團副總裁、CFO林世偉曾經分析,高端手機的游戲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更高,因此高端機的占比提高也將帶動游戲收入提高。但BT財經發現,小米手機ASP震蕩的趨勢和游戲收入連漲尚不能完全匹配,手機高端化對互聯網業務的直接拉動作用仍待未來的財報或業績說明中進一步闡釋。
質量是“真誠、熱愛”的底線
8月14日晚,54歲的雷軍再次站上了國家會議中心主舞臺,用一場名為《成長》的3個小時演講,介紹了小米的新品和集團發展方向,同時分享了他個人的成長體會。
從這場演講里,“米粉”看到了小米和“雷布斯”的堅持奮進,“路人”們刷新了對小米的品牌認知。而在投資者眼里,更想從這場演講里,摸清小米未來的發展方向。
當下的小米,手機業務面臨增長瓶頸、高端化一波三折,海外業務上升期卻在印度遭遇巨額資金被凍結的煩心事。重金砸下風風火火投身的造車業務,留給小米的時間也不多了。
雖然9月上旬多家媒體實探北京亦莊小米汽車工廠時發現已經開工、量產落地箭在弦上,但當下的國內新能源汽車競爭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比亞迪領軍勢如破竹,“蔚小理”三家身后還有更多新勢力和合資品牌緊追不舍,持續降本的特斯拉又大有把價格戰一打到底的氣勢。這樣趨于飽和的市場中,小米汽車還能分到多大一杯羹?100億美元的重金投入將換來怎樣的成績單?
在越來越復雜的競爭環境里,小米看向了自己的初心。據公開報道,9月25日,小米舉辦核心干部大會上,公布了新十年的奮斗目標和科技戰略。雷軍發微博稱,小米價值觀“真誠熱愛”,是不變的總綱。
雷軍還進一步闡釋了“真誠熱愛”的8個方面,首當其沖的就是“和用戶交朋友”。
短短幾天后,“熱水器輿情風波”爆發。這不禁令人懷疑:這就是說好的和用戶做朋友嗎?不把產品質量做好、不把售后服務做好,就是小米和消費者做朋友的相處之道嗎?
產品沒有良心,但做產品的人要有良心,有些錢是不能賺的,因為賺了良心會痛。這個道理,小米可能一直都知道。
文丨BT財經 Han
聲明:個人原創,僅供參考
下一篇:清華大學何向明/徐宏Nature Nanotechnology:光刻膠研究獲突破,提速1000倍!
上一篇:恩比德相當沮喪 沒哈登幫忙很難擊敗綠軍雄鹿 76人奪冠窗口已關閉